
古艺新潮・非遗夜宴夜市的烟火气与文化韵正悄然蔓延!漫步其间,每个摊位都是一扇通往 “传统与新潮碰撞” 的小窗,让我们一起回顾活动中各个摊位的盛况!
特色游戏摊位
非遗猜猜乐游戏

五行元素与非遗技艺的联想碰撞,让我们了解到五行元素以“相生”、“相克”为逻辑,知晓万物如何构成,感受神秘的哲学,锻炼联想能力。不少同学为了答出 “金属对应的非遗技艺”,当场与同伴热烈讨论南京金箔、苗族银饰的特色,答题成功时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非遗一拼即合

脸谱与舞龙图案的趣味拼图,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快速 get 非遗知识。它以游戏为载体,既帮助同学们提升了动手能力,也让脸谱、舞龙这两项非遗文化得到了更生动的传播与认知。
巧拼榫卯

同学们在这款考验空间思维和抗压能力游戏中,通过简化的榫卯积木,需在规定时间内拼接出经典榫卯结构。同学们专注地比对凹凸结构,亲手感受 “不用一钉一胶” 的中式智慧和传统工艺中“以木载道”的巧思,互相讨论,领悟古人“天人合一”的造物理念。
拓墨传香 ,印痕永续


摊位邀请同学们进行瓦当拓印体验,同学们挑选喜欢的模版后用喷壶喷湿覆盖在瓦当表面的宣纸,附上塑料膜,用打刷拍打,再用拓包蘸取墨水后用手法拍打均匀,揭下宣纸获得瓦当拓片。同学们互相交流,在动手实践中展现出对拓印传统手工艺体验的热情与投入,了解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成就感满溢。
剪韵传情,纸上生花

红色卡纸在指尖翻飞,片刻间化作简约的福字、灵动的生肖。这款剪纸游戏以考验动手能力为核心,整个过程能让同学们深度体验剪纸这项非遗项目的独特乐趣与魅力。
壶中天地,一矢清心

皎洁月光下,同学们站在投掷线前,手持软箭瞄准投壶,屏息、投出,命中时的喝彩声与欢笑交织,仿佛穿越回古代文人的雅集时光。这是一款考验手眼协调能力的投壶游戏,游戏中体验古人的生活情趣,锻炼面对失误时能快速调整方法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加对投壶非遗了解。
尺素承古,飞墨传新

明信片上,有人写下 “非遗不是老古董,是刻进 DNA 的文化” 的感悟,有人临摹 “一针一线绣山河” 的非遗句子。同学们悄然亲近、理解并传递珍贵文化基因,拍摄由自己亲手书写的纪念品的同时成为非遗传播者,为夜市增添情感与个性。
文创售卖摊位

文创摊位前正热闹非凡。桌面上摆放着与文州洲工作室吉祥物阿砖有关的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徽章、吧唧、纪念币等整齐陈列,同学们饶有兴致地驻足观赏,文创产品散发着独特的艺术气息,尽显同学们对创意手作的喜爱,与文化体验的热忱。
社团摊位
南芳汉服协会

欣赏完掌声雷动的古典服装走秀和礼仪展示,汉服试穿摊位人潮便如涨潮般涌来,同学们纷纷打卡汉服主题场景,直观感受了传统礼仪之美。
武术协会

专业舞狮团队利用一段敲锣打鼓声吸引同学来到摊位前了解舞狮历史和流派,还售卖可爱的舞狮主题文创,感受传统舞狮文化的艺术风采与文化底蕴。
风云英歌队

英歌舞社团成员头戴脸谱、身着彩衣,踏着刚劲有力的步伐起舞,铿锵的锣鼓声与整齐的动作相得益彰,展现出国家级非遗的磅礴气势,不少同学驻足拍摄,记录下这极具冲击力的瞬间。
异影工作室

摄影师运用专业的“格莱美镜头”定格非遗之美,摊位展示民俗纪实、校园风情等主题摄影作品,体验摄影器材操作,融合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通过镜头语言传递视觉之美与人文情怀。
民族器乐协会

摊位通过售卖以民族乐器为元素的古风书签、金属徽章,演奏古风与流行曲目,在音乐声中感受非遗与现代艺术的融合,感受民族乐器的震撼。
书画协会

亲手试写毛笔字,定制专属毛笔字扇子,欣赏使用一手精湛毛笔书写的书法作品之后,同学们不仅感受了传统艺术,还邂逅了传统文化的温柔魅力。
文州洲工作室
学术部摊位
从化刘仙姑传说摊位

从化刘仙姑传说摊位上,Q 版仙姑 IP 的美甲、缠花发簪让人眼前一亮,这些文创源自 “田野调查方法” 课程的实地调研成果,将本土传说与现代设计完美融合。
竹编巧艺坊

竹编巧艺坊摊位带来义教期间小朋友亲手编制的竹编作品,团队利用竹编小船当作围栏,抛出其他小船落到竹编杯垫上的小游戏和摆放义教成果作品、手串吸引同学了解从化竹编非遗,在展示同时体验摆摊乐趣,不少同学感叹 “原来竹编能这么有趣”。
罗浮山百草油刮痧

罗浮山百草油刮痧的摊位上,工作人员耐心讲解百草油的制作技艺与刮痧养生知识,搭配萌趣的 “百草油精灵” IP 文创,让传统医药文化更易被年轻人接受。
从化客家山歌非遗摊位

看名字就能猜到这个摊位充满浓郁的客家风情。同学们进行听山歌猜场景的小游戏聆听客家山歌,还有以客家文化为元素的客家主题明信片、水杯等文创。参与者通过聆听客家山歌了解从化客家山歌非遗,体会来自客家民系的山歌风格。
非遗编竹VR互动摊位

非遗编竹VR互动的摊位桌子上是一个个装着小动物糕点的竹蒸笼,同学们在规定时间将蒸笼内已打乱的小动物归位,还能亲手制作竹编书签。道具小巧且可爱,吸引同学驻足观看,游戏体验感极佳!
文创实践摊位

本摊位售卖宋锦手作,每一件作品都具有独特性,承载着匠心与温度,摊位前围满对饰品感兴趣的同学驻足欣赏、挑选,销售量爆棚,深受喜爱!
活动总结

这场 “夜宴” 的意义,远不止一场市集的热闹。它打破了大众对非遗 “古老、小众” 的刻板印象,通过 “新潮表达” 让非遗走进年轻人的生活,既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文化产业管理赋予了文化厚度。未来,期待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持续探索非遗与现代生活的融合路径,让更多古艺在新潮土壤中扎根、生长,成为校园文化的亮眼一笔。
古艺新潮,薪火相传,未来,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将继续以 “非遗传承” 为纽带,探索更多 “传统文化 + 青春校园” 的创新形式,让非遗在校园扎根、在青年中传承!
来源|文州州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