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面塑技艺遇上青春校园,当传统匠心碰撞现代创意,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圆满收官。非遗面塑传承人李宏天老师亲临授课,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指尖上的艺术”,让非遗文化在课堂中焕发新生。
活动面向流行艺术美学、中国文化史、文创产品与包装设计、田野调查方法、文化经济学、设计概论、新媒体写作课程学生,以及全校对此活动感兴趣的同学。
1 10月26日 非遗面塑基地
10月26日下午14:30-17:30,中国非遗面塑传承人李宏天老师与带着对面塑技艺的好奇与热忱的同学们相约非遗面塑传承基地,开启了一场“指尖上的非遗之旅”。

课堂上,同学们以捏制憨态可掬的醒狮为起点,踏上面塑艺术的奇妙之旅。起初略显笨拙的双手,在反复练习中逐渐变得灵活,面团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在指缝间流转、塑形,焕发新生。每当遇到困惑,李宏天老师总会耐心指导,鼓励大家大胆尝试,勇敢创造。在热烈的氛围中,知识与欢乐交织,创意与传统共舞,同学们不仅掌握了面塑基础技法,更深入了解了非遗背后的文化底蕴。

2 10月27日 非遗进课堂
10月27日,晚上18:30-21:30,新综合楼518教室变成面塑艺术的小天地。李宏天老师带着丰富的材料和作品,与同学们一起创作。在充满浓厚艺术氛围的课堂上,李宏天老师不仅仅专注于教授面塑的技法,也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倾注心血的天艺工作室。多年来,工作室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承载着无数面塑作品的诞生,也见证了他在传承非遗道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醒狮面塑教学环节,同学们围在桌前,认真观摩李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惊叹于普通面团在指尖下蜕变为栩栩如生醒狮的过程。

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难免会遇上各式各样的挑战:有人手下力度稍欠精准,塑出的形态不尽人意;有人组合安装时一步之差,醒狮的神韵便打了折扣。所幸,李老师的讲解细致入微——从面团的揉捏讲究,到工具的灵活运用,每一个细节都娓娓道来,引领大家在实践中拨云见日,重拾信心。

活动渐入尾声,同学们纷纷捧出自己的面塑醒狮,无数只活灵活现的小醒狮呈现在大家眼前。它们各具情态:有的昂首挺胸,威风飒飒,似要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圆脑大眼,憨态可掬,叫人忍不住伸手轻抚。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是一段专注用心的时光。随着相机快门的按下,这美好的瞬间被永远定格,成为大家心中关于这场“指尖上的非遗之旅”最珍贵的回忆。

两场非遗面塑活动,不仅让同学们零距离感受了民间工艺的魅力,掌握了面塑技艺,更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传承与创新的交融。此次活动是高校非遗教育的一次成功实践,让非遗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心灵。未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继续探索“非遗+课程”的可持续合作模式,让更多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让传统非遗技艺在青年一代手中薪火相传,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来源|文州洲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