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子风采 > 正文

第七届“新时代·南苑风”公共管理活动月之十——公共管理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

来源: 时间:2024-11-17 01:09:02 作者: 点击:

能言善辩,辩才无碍,对辩如流。2024年10月30日,在5教104和6教202举办了本次新生辩论决赛。

第一场

出席本场比赛的嘉宾是艺创怀谷辩论队队长颜畅、22纵横辩论队副队吴嘉鑫、23云康晟驰辩论队长莫伟瀚、电气院凌德辩论队队长邓银素、23纵横辩论队队长罗燕琼。

本次表演赛辩论的主题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焦虑应该逼自己一马还是放自己一马“。正方队伍持”逼自己一马“的观点,反方队伍则持”放自己一马“的观点。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辩论开篇陈词环节。正方一辩首先从焦虑的定义开始陈述,引出了逼自己一马的三个理由:“磨练心性,做事更为专注以及提升效率,开发潜能”表达大学生面对焦虑应该逼自己一马的观点。反方一辩则从“身心健康,学习和成长以及社会环境”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放自己一马的好处,再次表达出大学生面对焦虑应该放自己一马的观点。

质询环节,反方提出“焦虑在正方那边的定义是什么?如果努力后失败了,更加焦虑了该怎么办?”等问题质询正方。而正方也向反方抛出了多个犀利疑问:“调整状态是一直调整还是间隔调整?放松后难道不会使事件中断而不能继续进行吗?放松后事件完成的效率不会降低吗?”在这场激烈的质询环节中,台下观众的心也一并被提了起来,台上的辩手们面对质询,都见招拆招,展现出灵敏的应变能力。

在双方二辩的申论环节中,正方提出了:“提升自我能力,克服拖延与懒惰,争强竞争力,培养坚韧的品质以及拓宽社交圈”五个大学生面对焦虑应该逼自己一马的论点,阐述了逼自己一马的好处,并认为“学业责任,竞争压力,个人成长,长远的目标以及知识价值“是大学生面对焦虑不能够放自己一马的理由来反驳反方的观点。反方在这时抛出了在全国大学生调查中大学生因焦虑而导致睡眠问题的数据,因焦虑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的医学证明,以及因焦虑而使大学生专注力与记忆力下降的证明来驳斥正方观点,并再次承接己方一辩,从”学习与成长的本质,身心健康以及高压的社会“三个角度来表达己方的观点。

双方对辩的环节中,正方从效率的角度出发,认为大学生在放自己一把后会使大学生未处于有规律的学习环境,打乱了学习的节奏,从而使学习动力下降。在这时反方质询正方在焦虑时会怎么放松自己,并举了自身的生活例子,阐明自己在焦虑时会通过听音乐与聚餐来放松自己,继而从高压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举出人生病应该及时放松吃药的道理来证明自身观点。其后正反方便围绕着效率与焦虑进行对辩,场面氛围激烈。

比赛来到了正反方盘问对方一,二,四辩环节,双方抓住了在对辩环节中的漏洞互相展开驳论。首先是正方三辩再次提出了效率问题, 并且一直抓住效率问题来证明逼自己一马的重要性,而反方提出“达不到目标该如何解决”的问题来盘问对方,并就对方给出的回答再次对对方进行盘问。

随后到了双方三辩小结环节,正方认为放自己一马只是逃避现实的借口,在面对如此内卷的社会,放自己一马虽然能让自己的心情变美好了,可是根源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即使自己不逼自己一把,生活的压力以及学业的责任也会推着自己往前走,要勇于做生活的强者,而不做生活的逃兵。反方则举出创意工作者在遇到瓶颈期时会通过旅游,阅读等方式放松自己便能找到突破点与灵感,来引出放自己一马可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以及促进个人成长的观点。双方的观点都意味深长,让人受益无穷。

在这之后,比赛来到了激动人心的自由辩论环节,正反方势均力敌,正方一连提出几个问题,分别从“效率”与“好处的多少”来询问对方,反方也随机应变给出了答案。随后正方又“从时间有限“的角度进一步证明逼自己一把的观点,反方则再次解释了论题中的”放松“不是”放纵“去辩驳正方观点并且证明自身观点。激烈的辩驳氛围将比赛推向了高潮。

不知不觉比赛已经到了最后的总结陈词环节,正反双方都在此环节回答对方在前几轮环节中遗留下来的问题,并且展开了最后的陈述。正方认为有时候无路可走就是路,并举出费烈德的“跨栏定律“,横在自己面前的跨栏越高,人跳的也就越高。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能未被发掘出来,一句“梧高风必至,花香蝶自来。人终向前走,花自向阳开。”让台下的观众们陷入了深思,正方还引用了人民日报的话,阐述了坚持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逼自己一把总有一天将会繁花盛开,为正方的辩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反方则认为放自己一马是在适当的放松而不是放纵自己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从身心健康的角度说明焦虑会让大学生身心受到负面影响,并就对方认为“逼自己一马一定能够实现目标”这一问题进行了驳斥,认为大学生在面对焦虑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稳定的心态与理性,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目标,这样便可让大学生以更好地状态投入学习,反方还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放自己一马不仅是为了保持身心健康,更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这并不是意味着要逃避或放弃,循循渐进地实现目标也许能够让成果事半功倍。正反双方的发言总结都令人受益匪浅。

最后,评委们就双方的精彩辩论做出总结,指明双方在辩论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框架不够完善,未给到论证过程,空有结论,举例较不完善”等方面,并且给予了辩手相关建议,为他们的努力做出肯定与鼓励。

最终获得辩论赛的季军是文管2班,反方二辩陈丹丹同学是本场的最佳辩手。

第二场

出席冠军赛的嘉宾有党总支副书记兼学工办主任张佩怡老师、24级辅导员梁颖姿老师、22纵横辩论队副队吴嘉鑫、23云康医学院晟驰辩论队队长莫伟瀚、23纵横辩论队副队薛伟池、23纵横辩论队队长罗燕琼。

本次辩论表演赛辩论的题目为责任大小应不应该和能力挂钩。正方队伍持“责任大小应该和能力挂钩”的观点,反方队伍则持“责任大小不应该与能力挂钩”这一观点。

比赛正式开始,首先是辩论开篇陈词环节

正方一辩首先解释了责任,挂钩与能力这三个词语的含义。然后从能力是决定承担责任大小的基础条件和社会责任应随个人能力的提升而加重这两方面来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举责任倒置来帮助弱者这一例子来论述。反方一辩通过责任与能力的挂钩会抑制个人的自由选择和责任与能力挂钩会导致责任分配不均以及导致弱者无法成长来论述自己的观点,并以蜘蛛侠等为例。

驳论与正反方交锋的环节中,双方辩手展现了非凡的洞察能力,他们巧妙地识别出对方论点中的细微漏洞,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了一波接一波的有力还击,形成了一场智慧的较量。

正方一辩对反方一二四辩进行了多次灵魂拷问,针对盘问反方一二四辩的责任分配的不均,正方提出其忽视了能力的局限性,并提出当一个人被赋予远超出其能力范围的责任时,可能会导致工作无法正常完成而导致团队利益遭受损失。

反方三辩对正方一二四辩提出盘问和质询,针对正方提出的责任与能力的挂钩可以确保团队的稳定与高效,反方指出这种观点忽视了团队内部的协作与支持机制,并提出赋予一个人略高于其现有的能力与责任,可以激励其去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能力。

然后,来到了自由辩论环节

正方的观点为:责任与能力是实现效率最大化的重要原则,责任与能力挂钩可以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反方的观点为:责任大小不应该与能力挂钩,因为这样会限制个人的成长空间以及限制团队的整体效能。

总结陈词环节

在总结陈词中,双方各持己见,围绕着各自的论点展开论述。

反方认为个人的成长往往是在挑战中实现的。当一个人被赋予略高于其现有能力的责任时,他会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这种适度的挑战性能够激发个人的潜力,推动其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进步。如果责任始终被限制在个人能力范围内,个人可能会失去许多宝贵的学习机会,从而限制其成长空间。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正是在不断超越自我能力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的飞跃。

正方则始终坚持着当个人被赋予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责任时,他们可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这样的成长过程是渐进的、可持续的,有助于个人在职业生涯中实现长远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被赋予远超其能力范围的责任,他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甚至产生挫败感,这对个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张佩怡老师在辩论赛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以其独到的视角和专业的点评,为选手们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也启发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对于辩论话题的深层次思考。

最后,评委们经过深思熟虑,对双方今天表现进行复盘,并且对双方的精彩辩论进行了点评,指出了辩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给予了双方鼓励与建议。

最终获得2024年公共管理学院新生辩论赛决赛的冠军是公关一班,亚军是文管一班。正方二辩杨子轩同学获得本场比赛的最佳辩手。

总结

随着最后一声钟响,我们的辩论赛圆满落下帷幕。这段时间我们见证了思想的交锋和智慧的火花。恭喜获胜的队伍,你们的准备和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你们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对辩论艺术的致敬。同样,向所有参与的队伍致敬,你们的勇气和热情让这个舞台更加光彩夺目。辩论不仅仅是一场竞赛,它是对知识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每一位辩手都是这场探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期待下一次辩论赛,期待更多的思想碰撞和智慧火花。

来源|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文体建设部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六号教学楼104室

邮编: 510970

电话:020-61787344

邮编: ggglx@n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