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2024-2025学年转专业实施方案
根据《广州南方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南方学院教务〔2024〕178号)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公共管理学院2024-2025学年本科生转专业实施方案,有关事项如下:
一、申请条件
(一)确有专长、志趣或特殊困难的本科生,可申请转专业;
(二)下列情形之一不允许转专业:
1.招生阶段中有明确规定不能转专业的;
2.拟转入专业和拟转出专业不属于同一录取类别,即艺术类学生和体育类学生不得转入普通类专业,普通类专业学生不得转入艺术类或体育类专业;
3.处于休学、保留学籍、暂缓注册等学籍状况的;
4.处于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阶段、新生入学报到阶段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最后学年不得申请转专业;
5.其他规定不能转专业的情形。
(三)学院设置的其他条件
根据《广州南方学院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的相关规定,除第四章第一节、本节申请条件(二)中所列情形不可转出外,院系在原则上将不对学生的专业转出设置限制。
二、接收专业
本次可接受转入专业:
公共关系学:2024级
文化产业管理:2024级
三、申请时间及面试时间安排:
(一)系统申请时间:3月24日至4月6日
(二)提交申请材料时间:3月24日至4月6日
(三)转专业工作小组审核学生材料并打分:4月7号至4月11号
(四)面试时间及地点:第八周,6教101(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五)结果公布时间:第十周
四、面试流程:
(一)学生个人陈述(40分):自我介绍、个人学业情况、转专业理由及未来学习规划,时长五分钟
(二)专业问答(60分):回答面试小组的提问,主要包括对所申请专业的基本认识、创新思维、完成学业的能力、未来职业规划、思想政治表现等内容,时长20分钟。
五、选拔方式
(一)转出
我院原则上将不对学生的专业转出设置限制,凡符合申请条件者均可申请转出。
(二)转入
申请转入学生必须满足所修完的课程成绩达到合格标准。若转入人数大于各专业接收人数,将采用材料审核成绩50%加面试成绩50%,根据综合成绩排名录取;若转入人数小于或等于接收人数,将采用材料审核100%方式择优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时间将在公共管理学院网站公布。
申请材料提交至weiyj@nfu.edu.cn,公共管理学院转专业工作小组将对学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打分,申请材料评分细则及面试评分细则详见附件1.
最终,关于转入与转出公共管理学院的学生名单,将以学校教务处学籍管理科的正式认定为准。
六、注意事项
学生在申请转专业过程中,应确保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转专业工作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选拔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学生转专业后,应严格按照转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业。
公共管理学院
2025年3月10日
附件1:
申请材料评分细则及面试评分细则
一、申请材料评分细则
材料有效时间需为2024年9月1日—2025年1月17日
(一)、成绩(50分)
本专业2024-2025-1学期绩点≧3.6 50分
本专业2024-2025-1学期绩点≧3.5 40分
本专业2024-2025-1学期绩点≧3.4 30分
本专业2024-2025-1学期绩点≧3.3 20分
本专业2024-2025-1学期绩点≧3.2 10分
其他若无挂科、本专业2024-2025-1学期平均绩点≧3.1 统一为3分
注:提交成绩单,需要露出完整的姓名学号,班级院系及学分成绩统计界面;
重考通过不算入挂科记录。
(二)集体贡献(20分)
党务助理 5分
团学干事 5分(正/副部长5分、干事3分)
学生助理 5分(正/副负责人5分、成员3分)
事务小组 5分(正/副负责人5分、成员3分)
学导、学班、级长 5分
班级团支书/(副)班长 3分
其他班委 2分
校级、院级其他部门、组织或协会都可加分,其中正/副部长或负责人5分、成员3分(如:文洲州工作室、南望公关品牌传播工作室、广州南方猎头研究中心等等)
注:一人多岗多职位可以累计最多20分,超出部分不累计。
(三)社会实践(20分)
1.院校活动参与情况(10)
学院或学校开展的活动,以活动考勤为准,在2024年9月1日~2025年1月17日期间参与活动,以一场活动记3分。
注:以上活动可累计最多10分,超出部分不累计;
需要提供相关证明。
2.志愿活动(10分)
志愿活动以2024年9月1日~2025年1月17日为准,志愿活动地点不限,志愿时长5h/1分。
注:需提交i志愿系统上或粤省事上的志愿服务记录(图片截图要有记录时间),若系统上未及时更新,则需提交证明材料(上传图片即可),志愿证明材料需写明xx人xx时间xx地点参与志愿活动,志愿服务时间段、服务时长及提供证明单位联系方式,并盖章;
志愿服务记录无截图到时间则作无效处理
以上活动可累计最多10分,超出部分不累计。
(四)获奖情况(10分)
1.参加党组织主办的活动所得的奖项
一等奖,一次6分
二等奖,一次5分
三等奖,一次4分
其余奖项,一次3分
2.其余活动奖项
省级以上奖项,一次6分
市级奖项,一次5分
区级奖项,一次4分
校级奖项,一次3分
院级奖项,一次2分
注:奖项包括荣誉称号、文体艺术竞赛活动获奖,奖项可以累计最多10分,超出部分不累计;
团体奖项加分均除于2;
四六级英语考试、计算机二级、普通话等证书不作为获奖情况证明。
二、面试评分细则
(一)个人陈述(40分)
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通常为5分钟内)陈述个人学业基本情况、申请转专业的理由、对所申请专业的理解、今后的学业设想等。
(二)回答问题(60分)
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通常为5-10分钟内)回答面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主要考核学生对申请专业的基本认知、创新思维、完成学业的能力、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意愿和志向、思想政治表现等内容。
(三)评分标准:
面试小组根据参加面试学生个人陈述、回答问题的情况,按专业兴趣、转专业的动机、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潜力标准进行打分,并根据总分进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