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需要,为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之应用型本科人才,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良性竞争,公共管理学系自2018年起,以竞赛形式开展“‘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案例大赛”。
6月8日晚,第十五期“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第一期“管理之道”案例大赛初赛正式拉开帷幕。参加大赛初赛的选手通过分析案例问题、实地调研并提出对策和建议,在大讲堂上阐述着自己心中的“管理之道”。
本次初赛的评委分别是:公共管理学系团总支书记刘婷老师,公共管理学系主任助理吕佩安博士、助理教授胡鹏年老师、助理教授何兆中老师,公共管理学系史娜博士。 莅临本次初赛的嘉宾有: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聂琼部长,公共管理学系李葆华老师、周先捷老师、严世宜老师、黄水清老师、华磊老师、翁娜老师、郝雨洁老师。
第一组 选地广州市,研究分析了青年律师的困惑和律师事务所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根据各律所的性质以及案例所需,计划联系30位青年律师进行访谈,并根据律师的反映进行问卷设计。研究“青年律师”的这一选题得到了评委老师的认可,并对于该小组设置的青年律师访谈数量表示肯定。史娜老师建议第一组将“青年”界定到一个领域上,同时希望他们能完善现有的结论,使其更具精确性。
第二组 以沙基涌为例,研究多中心治理视野下的河涌治理。目前他们通过文献分析和访谈,分析得出了一些污染的原因以及多中心对沙基涌污染的治理的措施。之后吕佩安老师和第二组的选手就“多中心结构治理”和“具体的执行方法和步骤”进行了答辩。第二组选手表示,他们未来将从企业、社会组织入手开展后续的调研。
第三组 通过走访官坑垄村,对下派驻村扶贫干部与村民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剖析,他们表示选取此案例的缘由是,他们认为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资料具备可操作性。
第四组 以杨箕村为例,结合文献分析法, 对城中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实地调研。针对目前调研中遇到的困难,他们表示后续会有相应的解决对策,使调研变得更有质量。
第五组 提出“新零售企业管理模式如何破茧”的思考, 他们以“名创优品”为例,剖析了新零售其企业管理模式的特点,挖掘其优缺点,并运用管理学理论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在答辩环节,何兆中老师提出“何时有新零售”以及“为何以名创优品为例”的疑问,第五组的汇报人陈妙萍同学运用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回应。
阿大葱油饼事件引发了第六组对广州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他们对比了上海、广州两地政府监管小摊小贩的措施以及两地市民对传统小吃的看法,从而切入广州传统小吃文化该何去何从的案例探讨。小组从民众、社会和政府三个角度阐述了广州传统小吃的现状,并针对真正的传统小吃、无良的黑心摊贩等不同情况提出了自己不同的处理看法。
第七组 以清远清城区为例, 对粤北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成果总结与政策进行了分析。他们介绍了清城区的改革措施,并提出了“广东落后区域的教育如何借鉴‘清远模式’”的思考。
第八组 以滴滴平台为例,阐述了案例的背景以及滴滴乱象的现象。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从滴滴平台以及政府部门两个角度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第九组对 广州红色旅游管理问题和发展对策作了探讨。他们以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为例,从景区内部服务,活动和管理几个方面作了案例对比分析。
吕佩安博士在比赛的末尾进行总结,他对所有参赛选手表示肯定,他认为同学们关注、琢磨和分析一个社会现象的行为,充分展现了我系薪火相传、公共关怀的精神。同时他还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他希望进入决赛的选手能够充分注意细节,将各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初赛结果在总结后出炉,拿到决赛通行证的小组分别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八组和第九组。
恭喜以上成功晋级决赛的小组,期待他们在决赛给我们带来的更精致、更精彩的展示!
排版|赖璇
撰稿|李晓莹
摄影|洪铭璐
责编|丁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