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发展 > 学子风采 > 正文

第八届“新时代·南苑风”公共管理活动月之十一:第二十四期“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第八届“管理之道”案例大赛决赛

来源: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时间:2025-10-29 23:21:16 作者: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

2025年10月22日,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第二十四期“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第八届“管理之道”案例大赛决赛在6教206顺利举行。莅临本场比赛的评委和嘉宾: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陈天祥院长,公共关系学系刘桂珍老师、路月玲老师,人力资源管理系梁善华老师,行政管理系何志宁老师,文化产业管理系林诗文老师,学工办主任邹清朗老师。

“公共关怀”学生调研成果汇报环节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作为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深刻体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对基层、群众及社会的服务承诺,更是我们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在本次“三下乡”活动中,广州南方学院青藤义教队在佛山市南海区映月第四小学开展"知行未来,与你'童'在"暑期实践活动。精心设置非遗课程,将传统文化知识宣导与文化体验相结合,既夯实浸染了文化气息又激发创造力,让传统文化浸润童心,用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01  政策工具支持下田园综合体发展机制研究报告——以从化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为例

该组研究以广州从化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为实证案例,深入探讨政策工具对田园综合体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的创新性组合应用可有效破解田园综合体同质化困境,通过差异化定位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政策支持在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品质、平衡服务功能与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尤其在促进多元利益主体协同、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层面成效显著。研究构建了包含“政策支持力度”“共生机制”“村民满意度”等维度的分析框架,揭示政策工具的系统性整合对实现田园综合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研究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利益分配矛盾等痛点提出优化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跨学科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02  产教融合之实验班对大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研究——以粤空数字化传播与运营产业学院为例

该组以广州南方学院粤空数字化传播与运营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构建“1+3+X”多维测评体系,从实践能力、就业竞争力与职业规划意识三大核心维度,系统评估产业实验班对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实验班学生在上述三项能力指标上显著优于普通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验证了产教融合育人机制的有效性。同时,不同专业与年级在产教融合成效上的差异也提示当前融合实践在资源配置、教学匹配与个性化支持方面仍存优化空间。该组以系统论、教育生态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分析基础,剖析产教融合推动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提出完善校企协同机制、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与考核标准等对策建议。研究结论为推动高校差异化人才培养路径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证依据,对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03  数据赋能与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陆河县青梅产业的实证调查

该组研究聚焦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青梅产业,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旨在通过价值链分析工具探究特色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综合运用实地观察法及半结构式访谈法,系统分析青梅产业价值链各环节的成本收益、增值情况及行动者利益关系,重点考察农户收益的影响因素,并验证 “农户参与积极性与产量质量正相关”“行动者利益协同促进产业集群” 等假设。预期成果包括:形成陆河县青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提出数据赋能下的产业链优化建议;构建公共管理学教学案例,为同类地区特色农业升级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路径,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04  清远市连州菜心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基于协调治理理论视角

该组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构建“主体-资源-机制”分析框架,深入剖析连州菜心产业在“12221”市场体系推进过程中,政府、企业、合作社及农户等核心主体间存在的目标冲突、沟通壁垒与利益分配失衡等协同失灵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系统梳理了产业从传统种植到百亿产值规划的发展历程与各赋能主体角色,揭示了当前产业在标准统一、规模扩张、品牌共建及风险共担等方面面临的深层协同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明确主体角色、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协同机制三大维度提出系统性优化路径,旨在构建高效的“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多元协同治理格局,为破解同类特色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协同困境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05  从虚拟互动到关系维系:Z世代抖音“续火花”行为的生成发展与价值重构

该组研究聚焦Z世代抖音“续火花”现象,通过深度访谈探析其行为模式与价值重构。研究发现,“续火花”不仅是社交行为,更重塑了Z世代社交价值观,衍生情感寄托、社交资本等价值,但也引发情感物化、社交倦怠等问题。本组研究从Z世代抖音“续火花”现象切入,通过深度访谈探析其互动生成机制与实践影响。研究发现,“续火花”不仅是社交行为,更重塑了Z世代社交价值观,衍生情感寄托、社交资本等价值,但也引发情感物化、社交倦怠等问题。鉴于此,本研究呼吁构建“个人-社会-政府-技术平台”多元协同机制,以促进数字时代社交的健康化发展,确保Z世代在游戏机制算法诱导与主体性之间保持平衡性与主体性。

06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育的伦理风险感知研究——以广州南方学院为例

该组研究关注应用型高校中的这些现象,调查了广州南方学院学生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的看法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使用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方法,重点分析了学生“使用频率”、“技术依赖”和“自主能力侵蚀”这三个方面,如何影响他们对“伦理风险”的感知程度。研究发现有助于明确生成式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中引发的具体伦理风险及学生对这些风险的看法,为更好地应用该技术、规避风险、完善相关伦理规范和治理政策提供了实际依据。研究结果旨在揭示 GAI 赋能高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具体伦理风险及其与大学生的感知互动,为有效引导技术应用、规避潜在风险、完善相关伦理规范与治理政策提供实证依据。

07  政策窗口、伦理内嵌与农业平权:多源流框架下AI技术应用的协同发展研究

该组研究基于多源流理论,以广州从化艾米稻香小镇为案例,探讨 AI 技术应用中政策窗口、伦理内嵌与农业平权的协同机制。研究指出,AI 农业发展存在政策引导不足、伦理风险及数字鸿沟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政治、政策源流的作用,揭示政策窗口开启条件;从决策、技术、生态、发展平权维度,阐明伦理内嵌对保障农民权益的机制,如虫害检测中农民经验与 AI 结合的混合决策模式。提出政府、企业、农民等多元协同治理模型及闭环机制,建议加强数据管理、农民培训等,推动 AI 技术与农业平权平衡发展。

08  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信息茧房”现象研究——以抖音平台为例

该组研究以广州南方学院及广州市内七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大学生抖音用户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算法推荐视域下大学生“信息茧房”现象的形成机制及影响路径。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PLS-SEM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并且通过对8名不同学校、学院和专业的大学生访谈后发现:大学生们普遍认为信息茧房会局限视野、导致思维固化;他们希望平台优化算法、加强内容管控及审核,同时自身也会主动搜索多元内容以突破信息茧房。研究揭示了大学生对信息茧房的警觉性及主动规避策略,提出要强化主流媒体的正面舆论传播,为优化短视频平台信息生态提供实践参考。

评委点评

陈天祥院长对本次大赛的参赛选手给予了肯定与赞赏。他认为,本次大赛在选题上紧密聚焦数字治理、AI技术等前沿领域。同时,陈院长也着重强调,选手们应将课堂所学的理论方法积极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的磨砺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最后,陈院长向同学们在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以及老师们的悉心指导表达了衷心感谢。

在大赛的评审环节,莅临现场的各位评委老师认真负责,分别对决赛选手的表现做出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在点评过程中,评委老师们表达了对决赛选手的认可,也以专业的眼光,客观地指出了选手们存在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或许是在数据分析的精准度上还有所欠缺,或许是在方案的可行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又或许是在团队协作的默契度上还有提升的空间。评委老师们希望选手们能够正视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改进。

“公共关怀”学生调研成果汇报会及“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案例大赛决赛结果

至此,第八届“新时代·南苑风”公共管理活动月:第二十四期“管理之道”学生大讲堂暨第八届“管理之道”案例大赛决赛圆满谢幕。通过此次比赛,各位同学能够加深对于案例分析的思考,增添实践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期待你们能在之后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来源|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 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六号教学楼104室

邮编: 510970

电话:020-61787344

邮编: ggglx@n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