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 10 月 29 日下午,公共管理学院辩论赛冠军赛正式举行。本次赛事聚焦 “迟来的正义是否为正义” 这一深刻议题,旨在通过理性思辨探讨社会价值内核,展现学院学子学术素养与逻辑能力。
届时,25 人力 1 班将作为正方,围绕 “迟来的正义是正义” 展开论述;25 行管 2 班作为反方,将以 “迟来的正义不是正义” 为立场进行辩驳。双方将基于法理、伦理与社会现实,展开严谨且深度的观点交锋。
本次赛事特邀学工办主任邹清朗老师、24 级辅导员梁颖姿老师,23级辅导员邵嘉源出席指导;同时,纵横辩论队助教聂启源、副队长陈晓彤、前队长罗燕琼组成专业评委组,将秉持专业标准对辩手表现、立论逻辑、攻防策略等维度进行公正评判,确保赛事规范有序推进。

比赛开篇即进入立论环节,正方一辩率先开篇,以 “正义的本质是价值判断,而非时效判断” 为核心,结合历史冤案平反案例,提出 “迟来的正义虽有遗憾,却仍能弥补权利损害、维护社会公平”;反方一辩则紧扣 “正义需兼具结果与时效”,指出 “迟到的正义会导致权利长期受损、社会信任流失”,并以司法实践中 “即时追责” 的必要性为依据,夯实立论基础。

立论结束后,驳论环节随即展开,正方二辩针对反方 “时效优先” 观点反驳,提出 “若因迟到否定正义,将导致更多冤屈无法昭雪”;反方二辩则抓住正方 “弥补即正义” 的漏洞,反问 “长期受损的权利能否通过‘迟来’完全修复”,双方均直指对方立论关键矛盾,攻防节奏紧凑。

进入自由辩论阶段,双方围绕 “历史冤案平反是否属于正义”“迟到对正义价值的减损程度” 展开激烈交锋。正方三辩以聂树斌案为例,强调 “平反虽晚,却让法律尊严得以回归”;反方四辩立即回应 “该案中家属数十年的痛苦,恰是‘迟来’对正义价值的损耗”。正方四辩随后补充 “正义的实现需依赖证据收集进度,不能因客观难度否定结果正义”,反方三辩则反驳 “客观难度不能成为‘迟到’的正当理由,司法应追求‘及时正义’”,多轮攻防中,双方均展现出较强的逻辑应变能力。

自由辩论结束后,比赛进入总结陈词环节,正方四辩重申 “正义的本质是对是非的判定,时间不会改变其属性”,并整合自由辩论中案例,强调 “迟来的正义仍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支撑”;反方四辩则梳理全场逻辑,指出 “正方回避了‘迟到对权利的不可逆损害’,重申‘正义若失去时效,便失去了保护个体的核心意义’”,双方均清晰收拢各自核心观点。
所有辩论环节结束后,评委组进入点评阶段,聂启源助教代表评委组发言,肯定双方 “立论扎实、逻辑清晰,能紧扣议题展开深度思辨”,同时指出 “正方案例深度不足,反方在‘时效与正义的边界’论述中存在细节疏漏”。随后,陈晓彤副队长宣布比赛结果:经三位评委投票,反方以 2:1 的票数击败正方,夺得本次辩论赛冠军;反方2辩周逸宁因 “驳论精准、自由辩论反应迅速、观点输出连贯”,获评本场 “最佳辩手”。

最终比赛结果为:
冠军行管2班

亚军人力1班

季军人力2班

最后,邹清朗老师作总结发言,强调 “辩论赛的意义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通过思辨深化对社会议题的理解”,并对双方辩手的成长给予肯定,赛事在严肃且有序的氛围中圆满落幕。

来源|广州南方学院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