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何志宁
学位:德国社会学博士
职称:副教授
岗位:教学科研岗
联系方式:13338633395
成果情况: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1 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市厅级项目 3 项;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4 篇,主编出版专著 5 部等
一、项目
2010年,获教育部2010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为: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
2011年,获苏州市社科联社科基金立项。课题为:苏州文化产业园的社会与经济功能研究。
2015年,获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为:新型城镇化下“后世界工厂时代”旧产城的社会再造研究。
2016年,获江苏省-东南大学道德研究高端智库研究立项。课题为:江苏省城市规划的道德指南研究。
2016年,获江苏省-东南大学道德与国情调查研究基地研究立项。课题为:精神障碍群体的伦理风险及其权益保护研究。
2017年,获南京市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为:南京新工业遗产的社会功能再造研究。
2019年,获东南大学“双一流”出版资助,书名为《论城市微观空间的人性化》。
2020年,获南京市江宁区财政局付款的中共南京市江宁区委研究室立项。课题为:江宁区十三五民生建设成果汇编。
2020年,获南京市科学技术局的南京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立项。课题为:统筹城市规划,增强古都空间承载力:南京闲置工商业建筑的社会化再利用。
2021年4月,获东南大学“双一流”项目立项。课题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决权、回归权、社会权研究:社会学和法学视角。
2021年5月,获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021年首批课题拟立项(江苏社会文明建设研究基地)。课题为:疫情期城市公共空间变异的“非常伦理”:整合与冲突。
2022年3月,获2021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专著为《论城市微观空间的人性化》,
2023年6月,获2023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立项。课题为:江苏城市工业遗址开发利用与公众参与研究。
二、著作
《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园社会与经济功能分析》,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年6月(教育部2010年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结项形式)。
《世纪之灾与人类社会》,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自然灾害社会学:理论与视角》,北京:言实出版社,2017年。
《城市微观空间的人性化》,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4年。
三、论文
“一个发展社会学的理论”,《社会学研究》(CSSCI),1994年第6期,总第54期。ISSN1002-5936(CN11-1100)。
2010年12月,完成由华盛顿大学出版、Paul Lukez教授和鲍莉副教授主编的关于城市规划的专著《Transforming The Mid-Polis》一书第9章“Social and Economic Impacts and Opportunities”的撰写工作。
“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问题反思—台中和南京的比较研究”,《东岳论丛》(CSSCI),2012年第9期。
“‘城市失用地’的概念、类型及其社会阻隔效应”,《南京社会科学》(CSSCI),2013年第4期。
“以城市建设叙事看城市消费文化的整合与对立—以苏州古城为例”,(第一作者:曹竞文,第二作者:何志宁),《城市社会学辑刊》(主编:张宝义),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
“德语语境下的移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4日,总第999期,CN11-0274。第7页。
论文:“Nationalism and Its Impacts on World Politics amid and after COVID-19 Pandemic”,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Scopus,ESCI),December,2020.
四、主要研究领域
城市社会学,城市空间的社会学研究,自然灾害与环境社会学,公共政策。
五、主讲课程
城市社会学,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
六、获奖情况
2013年11月,论文“‘城市失用地’的概念、类型及其社会阻隔效应”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3年11月,论文“城市文化产业园的社会功能及问题反思—台中和南京的比较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第七届学术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14年,专著《华人族群及与德国社会的整合》获江苏高校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8年11月,研究报告《精神障碍群体再社会化三阶段权益保护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2017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研究报告《江苏省道德发展研究报告(2017年度)》获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2020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一等奖。
2010年,作为指导老师率学生参与“挑战杯”比赛,作品《本地就业:突破农村劳动力就业困境的新出路—基于四川省绵竹市域安徽省临泉县的实证研究》在第十一届“挑战杯”(2009年)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复赛中获三等奖。
2011年,获年度东南大学“五粮液”教师奖。
2014年12月,在东南大学共青团举办的首届东南大学“最美东大人”评选中,获“最美东大人”十佳称号。
2016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失用地及土地构造的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指导老师:何志宁。结项成绩:优秀。
2020年5月,本人作为指导老师指导的社会学系本科生《基于社会冲突论视角下的工况社区再造——以南京吉山铁矿社区为例》获东南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奖。指导老师:何志宁。结项成绩:优秀。
2022年江苏省优秀学术学位硕士论文奖。论文题为:《“隐蔽而稳固”——湖县在职教师有偿家教的生存之道》,作者:朱云品。导师:何志宁。
2024年江苏省长三角社会学联盟2023届优秀硕士毕业论文优秀奖。论文题为:《永久性造口患者疾痛适应研究》,作者:余佳璇。导师:何志宁。
社会兼职:《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盲审专家。